兒童體內脂肪積聚過多,體重超過按身高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20%,或者超過按年齡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加上兩個標準差以上時,即為兒童肥胖癥。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肥胖已成為社會問題,特別是兒童,營養(yǎng)過剩、缺乏運動,肥胖者逐年增多。肥胖癥是以身體脂肪含量增多為特征的疾病,往往合并脂肪肝、高脂血癥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促使死亡。
據研究,在阿根廷、哥倫比亞、墨西哥、德國、芬蘭、牙買加等國家出現至少有50%的人超重,15%以上的人患肥胖癥。最近出現兩種令人擔憂的趨勢,一是肥胖逐漸向青少年發(fā)展,二是由第一世界向第三世界蔓延 。
在我國,研究發(fā)現70%~80%的兒童肥胖癥將延續(xù)成為成人肥胖癥。所以對兒童肥胖癥要加以重視。患肥胖癥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病因:
1、營養(yǎng)過剩。營養(yǎng)過剩致攝入熱量超過消耗量,多余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于體內致肥胖。嬰兒喂養(yǎng)不當,例如每次嬰兒哭鬧時,就立即喂奶,時間長了養(yǎng)成習慣,以后每遇挫折,就想找東西吃,易致嬰兒肥胖,或太早給嬰兒喂高熱量的固體食品,使體重增加過快,形成肥胖癥;妊娠后期過度營養(yǎng)等,均可成為生后肥胖的誘因。
2、心理因素。心理因素在肥胖癥的發(fā)生發(fā)展上起重要作用,情緒創(chuàng)傷或父母離異、喪父或者喪母、被虐待、受溺愛等,可誘發(fā)膽小、恐懼、孤獨,而造成不合群、不活動,或以進食為自娛,導致肥胖癥。
3、缺乏運動。兒童肥胖一旦形成,由于行動不便,便不愿意活動以至體重日增,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某些疾病如癱瘓、原發(fā)性肌病或嚴重智力落后等,導致活動過少,消耗能量減少,發(fā)生肥胖癥。
4、遺傳因素。肥胖癥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,雙親胖,子代70%~80%出現肥胖;雙親之一肥胖,子代40%~50%肥胖;雙親均無肥胖,子代近1%出現肥胖;單卵孿生者同病率亦極高。
5、中樞調節(jié)因素。正常人體存在中樞能量平衡調解功能,控制體重相對穩(wěn)定,本病患者調節(jié)功能失去平衡,而致機體攝入過多,超過需求,引起肥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