誤區(qū)1:用藥時,根據(jù)使用說明中的提示“飯后使用”,吃完飯后,馬上進食藥物
“飯后使用”其實是“飯后30分鐘后”使用的意思。吃完飯后馬上就吃藥,藥物會和尚未消化的食物混雜在胃中,原本是要通過胃部吸收才能起到藥效的藥,最終沒有被分解消化就同食物一起被送至小腸。無法起到應有的藥效。飯后30分鐘,食物基本消化完成,胃酸量逐漸恢復,這時飲用藥物,可以在胃部被很好的吸收消化,起到應有的療效。
正確的用藥方法:
飯前指進食前30分鐘左右
飯后指進食后30分鐘左右
兩餐間指前一次進食2小時后
只有嚴格遵守以上進食方法,才能讓藥效發(fā)揮到最大。
誤區(qū)2:發(fā)燒時用冷敷方法敷在額頭處,使身體降溫
冷敷額頭無法令身體其他部位降溫,對于發(fā)燒狀況沒有改善。
許多人在發(fā)燒時,為了降低身體的溫度,會用冷毛巾或者是降溫貼敷在額頭處。這種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身體發(fā)燒狀況,沒有實質(zhì)性的祛熱效果。降溫祛熱的關(guān)鍵就是降低血液的溫度,額頭處血管分布較少,并且沒有較大的血管,單純通過降低額頭處血管中血液溫度很難實現(xiàn)降溫作用。
正確的方法是在較大血管分布處進行冷卻處理,如頸部兩側(cè)脖筋處、腋下、大腿根部等。將冰塊放入密封袋中,然后用毛巾包裹號,放置在以上部位,會有很好的降溫祛熱效果。
誤區(qū)3:出于健康目的,選擇使用植物油
植物油使用過量會減少身體內(nèi)好的膽固醇,造成人體酸化。
油質(zhì)的種類
飽和脂肪酸
肉、牛油、豬油、乳制品、可可堅果油
特征:保持體溫;攝取過度會造成膽固醇、中性脂肪的增加,影響血液流通。
橄欖油、堅果含有的油脂、黃油
特征:增加有益的膽固醇,不易酸化。
誤區(qū)4:食品添加劑對身體有害
食品添加劑中也有天然物質(zhì),并不能一概而論,判定全部有害。
在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關(guān)注的今天,在選購食品時,我們對于添加劑格外的關(guān)心。食品添加劑往往被認為是人造物質(zhì),這是錯誤的認識。維他命類、氨基酸、檸檬酸這些添加劑,是自然的食品中本來就含有的成分。像制作豆腐時放入的鹵水、梅干中放入的紫蘇葉,事實上都屬于食品添加劑的一種。